中央民族大学排名如下:
中国14所民族大学排名为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
一、中央民族大学。
1、学校共有海淀和丰台两个校区,占地面积为119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59.2万平方米。设有1个学部、23个学院,覆盖11个学科门类的67个本科专业。
2、学校有教职工总数为1945人,其中专任教师115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69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2%;有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15人。
二、中南民族大学。
1、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总量已达940万余册,其中电子图书631万余册,纸本图书239万余册。
2、中南民族大学有教职工2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教师中,有正副教授72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80余人,有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工程人选46人。
三、西南民族大学。
1、截至2021年10月,教职员工近3千人,其中博、硕士生导师664人。学校汇聚了一批又一批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优秀教师,有56人先后荣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学校13个专业获批省级及以上“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其中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有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002年6月,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北京市人民**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学校1978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大学,1999年、2004年先后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截至2014年11月,学校占地面积为37.8万平方米,另规划新校区占地面积81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58.3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0余万平方米,资产总值24亿元。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港澳地区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16053人,其中本科生11312人,硕士、博士研究生4063人,少数民族预科生505人;本科生(含预科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为54.9%。
学校类型 : 人文综合
属 性 : 985工程、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
类 别 :全国重点大学、公立大学
文化传统:
学校校徽
校徽释义:标志设计整体为圆环形,象征着学校功德圆满、学业圆满。校徽设计整体色调统一和谐,
暗蓝色低调沉稳,又不失大气之度。蓝色代表沉着、理智、博大的胸怀。标志的外形同样是采用环形的形式来进行表现,庄重,符合中央民族大学的文化气质。校徽采用“民大”的字体加以变形,线条粗壮有力,尖角圆角有机结合,刚柔并进。整体上看犹如一本翻开的书的形状,将文字与图形巧妙结合。完美地将其内在与外在的文化素养呈现出来。也突出了“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校训,同时完整地体现了该校的办学宗旨、定位和特色,以及该校的大学文化特质和治学理念。校徽整体结构清晰明了,主体突出,从这点上看,也进一步的暗示了其学校发展以文科专业为主体、以民族学科为特色,并综合发展文、理、工、艺、管等专业。
学校校训
校训释义:民大校训为“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美美与共”一词出自该校已故名誉校长费孝通教授关于文化自觉的著名论述,意为不同民族间要相互尊重、欣赏和赞美对方文化;“知行合一”一词则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认识论命题,现今多用于表达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强调“知”与“行”的辩证统一。“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核心思想为“人与人和,知与行合”;校训较完整地体现了该校的办学宗旨、定位和特色,突出了该校的大学文化特质和治学理念。
中央民族大学什么档次多少分如下:
中央民族大学录取分数线:2023中央民族大学预科班分数线在广西文史类593分、理工类552分。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9月中国***在延安创办的民族学院。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乌兰夫任首任院长。1978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
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9年,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海淀、丰台两校区,占地面积为38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59.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0余万平方米;设有1个学部、23个学院,开设71个本科专业。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中央民族大学的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2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特色专业: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宗教学、舞蹈学、历史学、艺术设计、音乐学、生态学。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精品课程:《宗教学导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国少数民族神话赏析》《影像中的人类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历史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教育部精品课程公开课:《中国古代妇女史》。
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神话与人类》《影像中的人类学》《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研究十二讲》《中国民族志·南方篇》北京市实验教学中心:电子工程实验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民族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光电工程实验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