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老母亲真是操碎了心。
要说到前些年教育界最为风靡的活动就应当是“奥数”了。在2012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严禁奥数与中小学录取挂钩。
奥数就此销声匿迹了吗?
不,改头换面,奥数又回来了。以前叫做“奥数杯赛”,现在变成了“研学”,以前叫“答题”,现在叫“闯关”。
之前小学领域知名度最高的全国性奥数比赛的迎春杯、希望杯、华罗庚金杯等也只改了名字,叫做“数学花园探秘”、“希望数学少年俱乐部”、“华数之星”而已。
换了个外包装,但是里面内容是一点都没变。
奥数兴趣班依旧办得风生水起,价格连年高涨。
为什么会如此?
其实究其根本,还是因为现在学校招生还是相当看重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曾经在一个教育论坛上看到某位家长分享的一个事情。
她家孩子特别优秀,三年区/市三好,六年来素质评优,还有机器人全国奥赛铜牌,击剑海淀铜牌……
但就是缺了奥数竞赛的名次,最后遗憾止步于「六小强」。
在《最强大脑》这个烧脑的节目当中,每个人都是学霸级别的人物,选手来自清华北大、得过十几个奖项已经毫不稀奇了。
而只要自己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学霸们获得的奖项,肯定都有数学类的,而且节目当中的题目,数学类的也相当多,数独只能算是入门级的。
之前在某亲子节目当中,黄圣依带着儿子安迪参加幼升小的面试时,主考官出的大部分题目也都是和数学有关,或者是和思维有关。
比如
“假如你现在在排队,你的前面排了7个人,后面排了6个人,那这个队伍一共有几个人?”
“假如昨天最低气温是零下2度,最高气温是7度,那么昨天的温差是几度?”
因为奥数锻炼的是孩子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是决定孩子成绩的一个关键。所以优质的学校才会对这方面如此看重。
当然,各位家长们也不必如此焦虑,毕竟对奥数有硬性要求的并不占多数。只是通过这个现象来提醒一下各位家长,对数学这方面的重视。
毕竟数学很重要,但是与此同时,让孩子们最为头疼的一门学科。
想要孩子拔高,基础肯定足够好,要不然,给孩子报了奥数班,也只不过是家长白花钱,孩子也只会更反感。
而给孩子打基础,其实从出生就可以在生活中,带着孩子去感知,数字“1”代表着什么。
那么严谨一点,给孩子进行数学启蒙,一定不能仅仅局限于数数、加减法,而是培养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演算能力,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把抽象的题目具象化,生活化。
这样孩子才能真的将数学知识内化于心,而不是痛苦地死记硬背。孩子对数学有兴趣,这个时候再去进行拔高训练,才是最佳时期。
这个问题我觉得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不要一味地从众或听信宣传。
1、要看孩子对奥数的学习欲望强不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平时对数学都不感兴趣,给孩子报奥数班也没什么意义,甚至适得其反,造成孩子对学数学的逆反心理。
2、根据孩子的数学成绩情况。学习奥数实际上就是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再拔高培优,如果孩子的数学成绩不好,连基础的内容都不会,试想怎么去学更难的内容,这样做不但对孩子没有好处,还会消减孩子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因此认为成绩一般的学生不要报奥数班。
3、根据自身的家庭经济情况。现在各种培训班很多。并且费用也很高,是一笔不小的经济开支,作为父母都想让孩子多学点知识,这是人之常情,但也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是不是许可,必竟奥数不是学校必修的课程。
4、要看家长打算把孩子培养成的目标。如果家长想把孩子培养成数学方面的尖子生,将来想让孩子参加数学竞赛等,并且孩子基础又好,那就有必要报个奥数班,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总之,学生报不报奥数班,关键还是看学生的自身情况。
很多人认为奥数很神秘、很难学,有些孩子抱着好奇心、求知欲去学;有些孩子抱着畏惧心、试试看去学;有些孩子抱着功利心去学。孩子的学习态度不一样,学习的效果就不同。我曾经在奥数培训班教过一段时间,我认为学不学奥数跟孩子的兴趣、能力有关。对奥数很好奇,求知欲强的孩子,适合学习奥数。小学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较浅显,易理解,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直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程度的学生都可以掌握,小学生数学考90分左右的很多。而这些知识对那些数学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有点儿太简单、吃不饱。就可以让他学习奥数,培养他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规律总结问题特点的能力。这些有深度,有趣味的奥数题可以使他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强烈,对他以后学习初、高中数学很有帮助。
奥数没有必要上。奥数班有没有必要学视自己的兴趣、天赋而定。
一、没有必要上奥数班的解释:
1、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去学奥数。没有必要一定要去学习奥数。
2、奥数是针对那些在数学上有特殊天赋的孩子制定的数学课程,另外需要家长大量的时间陪孩子辅导,如果您具备时间金钱以及一个很聪明的孩子,那么奥数是择校的最佳方法,而且也可以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3、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是匈牙利数学界为纪念数理学家厄特沃什·罗兰于1894年组织的数学竞赛。而把数学竞赛与体育竞赛相提并论,与科学的发源地--古希腊联系在一起的是前苏联,她把数学竞赛称为数学奥林匹克。
二、奥数的介绍:
“奥数”的全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在世界上有着悠久的历史,1934年-1935年,前苏联就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于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名称,而第一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于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
奥数可以激发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简单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它用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奥数赛的目的是发现和鼓励具有数学天赋的人才。但在国内,,由于学奥数可加分,国内各种奥数训练辅导班遍地开花、泛滥成灾。这完全背离了奥数的本义,也失去了奥数学习本身的乐趣。
只要传统评价标准还有市场,奥数热就不会轻易降温。用多元评价为奥数热降温,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摒弃升学率考核、“高考状元崇拜”等功利化指标,多强化“成人”标准和远景发展目标。
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报奥数班?这是个大问题。
尽管教育专家们一再呼吁给社会上举办的奥数班降温,国家也取消了官方的一些小学奥数竞赛考试,但一些家长还是给孩子早早就报了奥数班。
专家说得非常有道理,我承认!但是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问题,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因为,学校之间的巨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当前的中国体制环境下,教育已经成了资源配制最不均衡的行业之一。最优质的学校,最优质的老师,最优质的学生,都集中在重点学校,如果你的孩子考不上重点学校,就意味着得不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孩子的发展就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孩子也必定吃大亏,家长也理所当然吃亏。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差距不是一点点,而是非常非常大。人与人之间天分原本没有太大差异,然而差异最大的是人与人之间不同境遇下的成长环境,却可能使一个人的命运有着天壤之别。
现在的教育体制两极分化非常严重。教育部门一些官员一方面在批评社会上出现的择校风,入学选拔考试风;一方面又刻意用倾斜政策来扶持一些重点学校,致使一些重点学校越来越豪华,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些弊病是客观存在的,我想我们家长都应该能看得到;一方面我们要抨击,要为建立更公正合理的社会而奋斗。另一方面,在我们普通老百姓无力改变当前这种社会教育体制和现状的情况下,作家长做父母的,我们只能尽自己的努力,让孩子跻身于更好的受教育环境。
这样说起来,很自私,很势利,没法摆到台面上来说,所以专家和**、教育官员们都只讲大道理,却只字不提自己的孩子。但我们是普通老百姓,我们就算是胸怀全世界,也只能仅仅管得了自己的孩子,这就是现实。只要学校之间的差异还存在,只要重点学校录取学生的标准不变,家长就一定会用这种标准训练孩子,武装孩子,使之成为合乎重点学校要求的学生。这是人的本能,无可厚非。
话又说回来,绝对公平的事是不存在的,绝对平衡的教育环境也不可能出现。人与人不同,校与校不同,即使今天的标准变了,明天还会有新的标准出现,孩子们又会以新的标准武装自己。明天的孩子即使不学奥数,还会学其他,教育资源永远是不公平的,当然竞争也永远是存在着的。
所以,在现阶段,当所有的重点学校都把数学和英语作为入学考试最重要最关键的项目,所有的重点学校的入学考试都必然包括超过教学大纲的奥数题,那么,送您的孩子去奥数班、英语班,那就是明智的、必须的。否则你就只有不和他玩,什么重点不重点,少来那一套!这倒也是一种选择!呵呵,做得到吗?做不到啊!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