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第一节出现了三次“拥抱”的反复,第一次是“它们静静地和我拥抱”,第二次是“我要以一切拥抱你”,第三次是“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三次“拥抱”并不是简单的重复。第一次“拥抱”的主体是祖国,是祖国的山川和人民拥抱着“我”,在冷静的叙述中,体现了祖国与诗人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真挚的感情。第二次“拥抱”的主体是“我”,这一次的感情的心理能量比起第一次被动感受来讲,大大增强了,而第三次,虽然“拥抱”的主体仍然是“我”,但是感情的强度已经螺旋上升到极点,正如范美忠先生所言,是一种“强烈真挚的发自生命内在灵魂的情感”,当然这样的情感是基于诗人内心极度的“痛苦和创伤”的。
需要被赞美。
赞美,发自内心的对于自身所支持的事物表示肯定的一种表达。恰如其分的赞美能使我们更好的与朋友、同学交往,从而增进朋友和同学之间的友情和友谊。《赞美》是九叶派诗人穆旦于1941年12月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以“赞美”为题,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为全诗的抒情基调,在中华民族抵御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最艰苦的年代,唱出了一曲高昂的民族精神的赞歌,流露出诗人对历史耻辱的悲悯,对民族灾难与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力量的崇拜。全诗规模宏大,**澎湃,在语言上充分发挥了汉语的弹性,用多义词语、繁复句式、反复咏叹来传达复杂的诗情。
我的祖国
长江、黄河横越的山川
神洲处处呈现出灿烂
辉煌的征程
如金色的灯盏
光芒照亮了远航的船帆
我的祖国
您用睿智的灵魂
带领普天大众
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使祖国鲜花般娇艳
描绘出东方的璀璨
我的祖国
鲜花般美丽的祖国
从你的精神里
从你的蓝图中
读懂了燃烧的灵魂
开拓辉煌明天的艰辛
我的祖国
从边疆到海岸
有你的娇娆美丽
我怀揣质朴的情感
将满腔的深情遥寄
愿祖国更加繁荣璀璨
我的祖国
黄河、长江、长城
铸就了亘古的河山
改革、开放、发展
点亮世界的眼光
我自豪于祖国的辉煌
我的祖国
黎明般的太阳
怀抱着坚定的信念
将澎湃的斗志
化作永恒的执著
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伟大的祖国
东方文明的摇篮
犹如奔驰的列车
迎着世纪的曙光
擎起燃烧的信念
奔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赞颂祖国的诗歌二★:
祖国颂歌
———————
———————
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
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
走在世纪之初的我
想到祖国,满怀**
祖国——
在这里
我为您放歌
祖国啊,祖国——
您是千年历史的积淀
文明源泉的汇合
您是黄河壶口的飞瀑
铺满天山的白雪
您凝重而深邃
宽广而博大
滔滔江河是您的鼻息
沸腾海洋是您的血液
您是世界的主题
是我生命的一切
祖国啊,祖国——
您是天安门城楼的一声呐喊
社会主义熊熊燃烧的火焰
您是人民革命的一声号角
乘风破浪的一张风帆
您坚强而自信
进步而前卫
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活跃着您的智慧
东方蒸腾的旭日喷薄着您的活力
您是世界的创作者
社会主义的实践家
祖国啊,祖国——
您是南海之滨的一缕春风
罗湖小村的一抹朝阳
您是青藏高原的一道铁轨
塔里木油田的一组井架
您远见卓识
艺高胆大
小渔村的翻天巨变证明了您的胆识
人民满脸的微笑写的是你的伟大
祖国——
您创造了生活
改造着世界
祖国啊,祖国——
您是世界和平飘扬的旗帜
人类文明进步的使者
您是捍卫真理的勇士
哺育子女的妈妈
您正直而博爱
坚强而慈祥
世界人民叹服您的胸怀
华夏儿女感激您的母爱
祖国——
您抚慰了战火中人类的伤痛
送来了和平的黎明
祖国啊,祖国——
您走过千年历史,跨越了世界文明
您明晰千古,坚定为英特纳雄耐尔生生不息
您仁慈博爱,捍卫着绿色与和平
我们为是您的儿女而自豪
我们为有这样的祖国而骄傲
祖国——
我们与您同心
我们拥您前进
您的儿女们坚信
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世界的明天更美好
人类的明天更美好
★赞颂祖国的诗歌三★:
祖国啊!这诗意的名字
弥漫着您的每一个季节
那是羽白色的鸽子 在蓝天下
唤醒了十月的第一个早晨
啊!祖国 我爱您爱得太深太久……
十月啊!我的祖国
请赐给我一束火炬吧
我追随你的脚步
让每个梦境都滴着甜蜜
让所有的歌喉都沾满金色的音符
临摩你的日子——
请为我铺开满天的彩霞
我要为你的葳葳蕤蕤注入永恒的活力
最初的十月 总是如热泪落花沾满回声
共和国的跫音走过你的心田
延伸到最激昂澎湃的旋律
在我的心中 您不仅仅是一座憩息的绿岛
你是一朵可供我踏着节拍上升的红云
无论山川、维谷、田畴、小径、苍海
无数次失败和成功使十月更加饱满
啊!祖国……
十月的王冠为谁而戴?
十月的第一个早晨 在天安门前
我感受到丹桂的余韵 和丰收鼓乐的震响
我追忆汉白玉雕上那些历史的声音
思绪已变幻
飞舞的云彩
万里的江山
怎能不熏陶我美好的品格和操守?!
上升的十月 已千帆竞发
还有我的歌唱 我的祖国
★赞颂祖国的诗歌一★:
习习的秋风啊!吹着,吹着!
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请将我的字吹成一簇鲜花,
金底黄,玉底白,春酿底绿,秋山底紫,
……然后又统统吹散,
吹得落英缤纷,弥漫了高天,铺遍了大地!
★赞颂祖国的诗歌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赞颂祖国的诗歌三★:
我的祖国
长江、黄河横越的山川
神洲处处呈现出灿烂
辉煌的征程
如金色的灯盏
光芒照亮了远航的船帆
我的祖国
您用睿智的灵魂
带领普天大众
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使祖国鲜花般娇艳
描绘出东方的璀璨
我的祖国
鲜花般美丽的祖国
从你的精神里
从你的蓝图中
读懂了燃烧的灵魂
开拓辉煌明天的艰辛
我的祖国
从边疆到海岸
有你的娇娆美丽
我怀揣质朴的情感
将满腔的深情遥寄
愿祖国更加繁荣璀璨
我的祖国
黄河、长江、长城
铸就了亘古的河山
改革、开放、发展
点亮世界的眼光
我自豪于祖国的辉煌
我的祖国
黎明般的太阳
怀抱着坚定的信念
将澎湃的斗志
化作永恒的执著
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伟大的祖国
东方文明的摇篮
犹如奔驰的列车
迎着世纪的曙光
擎起燃烧的信念
奔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赞颂祖国的诗歌四★:
祖国颂歌
———————
———————
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
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
走在世纪之初的我
想到祖国,满怀**
祖国——
在这里
我为您放歌
祖国啊,祖国——
您是千年历史的积淀
文明源泉的汇合
您是黄河壶口的飞瀑
铺满天山的白雪
您凝重而深邃
宽广而博大
滔滔江河是您的鼻息
沸腾海洋是您的血液
您是世界的主题
是我生命的一切
祖国啊,祖国——
您是天安门城楼的一声呐喊
社会主义熊熊燃烧的火焰
您是人民革命的一声号角
乘风破浪的一张风帆
您坚强而自信
进步而前卫
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活跃着您的智慧
东方蒸腾的旭日喷薄着您的活力
您是世界的创作者
社会主义的实践家
祖国啊,祖国——
您是南海之滨的一缕春风
罗湖小村的一抹朝阳
您是青藏高原的一道铁轨
塔里木油田的一组井架
您远见卓识
艺高胆大
小渔村的翻天巨变证明了您的胆识
人民满脸的微笑写的是你的伟大
祖国——
您创造了生活
改造着世界
祖国啊,祖国——
您是世界和平飘扬的旗帜
人类文明进步的使者
您是捍卫真理的勇士
哺育子女的妈妈
您正直而博爱
坚强而慈祥
世界人民叹服您的胸怀
华夏儿女感激您的母爱
祖国——
您抚慰了战火中人类的伤痛
送来了和平的黎明
祖国啊,祖国——
您走过千年历史,跨越了世界文明
您明晰千古,坚定为英特纳雄耐尔生生不息
您仁慈博爱,捍卫着绿色与和平
我们为是您的儿女而自豪
我们为有这样的祖国而骄傲
祖国——
我们与您同心
我们拥您前进
您的儿女们坚信
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世界的明天更美好
人类的明天更美好
★赞颂祖国的诗歌五★:
祖国啊!这诗意的名字
弥漫着您的每一个季节
那是羽白色的鸽子 在蓝天下
唤醒了十月的第一个早晨
啊!祖国 我爱您爱得太深太久……
十月啊!我的祖国
请赐给我一束火炬吧
我追随你的脚步
让每个梦境都滴着甜蜜
让所有的歌喉都沾满金色的音符
临摩你的日子——
请为我铺开满天的彩霞
我要为你的葳葳蕤蕤注入永恒的活力
最初的十月 总是如热泪落花沾满回声
共和国的跫音走过你的心田
延伸到最激昂澎湃的旋律
在我的心中 您不仅仅是一座憩息的绿岛
你是一朵可供我踏着节拍上升的红云
无论山川、维谷、田畴、小径、苍海
无数次失败和成功使十月更加饱满
啊!祖国……
十月的王冠为谁而戴?
十月的第一个早晨 在天安门前
我感受到丹桂的余韵 和丰收鼓乐的震响
我追忆汉白玉雕上那些历史的声音
思绪已变幻
飞舞的云彩
万里的江山
怎能不熏陶我美好的品格和操守?!
上升的十月 已千帆竞发
还有我的歌唱 我的祖国
幻化成一群高翔的白鸽
振翮不已
振翮不已……
祖国,
你走过了不平凡的57年,
像一个婴儿长成了壮年,
今日您正充满活力,散发着蓬勃的朝气,
您有过磨难,也有过欢笑.
历经了崎岖坎坷,明天将更加美好.
57年来,
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的人民日益富强.
您的国力日益强大.
你凝聚了天下炎黄子孙的心啊!
您赢得了世界尊重的目光.
现在您正意气奋发,
走进了新的世纪,
今天,在这欢庆的节日里,
我从心底里向您说一声,
祖国,您好!
二、
我的祖国,高山巍峨,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暮色苍茫,任凭风云掠过。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 我的祖国,大河奔腾,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激流勇进,洗刷百年污浊,惊涛骇浪拍击峡谷涌起过多少命运的颠簸。 我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大漠收残阳,明月醉荷花,广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
三、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红色的眼睛之中,
我有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的眼睛,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
我有着大地般**的皮肤,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黄土高原是我的胸脯,
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血液,
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
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
我是中国人——
我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
我的祖先最早开始耕耘,
我使指南针、印刷术的后裔,
我使圆周率、地动仪的子孙。
在我的民族中
不光有史册上万古不朽的
孔夫子、司马迁、李自成、孙中山,
还有那文学史上万古不朽的
花木兰、林黛玉、孙悟空、鲁智深。
我是中国人——
在我的国土上不光有
雷电轰不倒的长白雪山、黄山劲松,
还有那风雨不灭的井冈传统、延安精神!
我是中国人——
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
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
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
也想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
大声高喊着“中国得分”。
当掌声把五星红旗托上蓝天,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那长城一样巨大的手臂,
不光把采油钻杆钻进外国人
预言打不出石油的地心;
也把通信卫星送上祖先们
梦里也没有到过的白云;
当五大洲倾听东方的时候,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是莫高窟壁画的传人,
让那翩翩欲飞的壁画于我们同往。
我就是飞天,
飞天是我们。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诗歌第二节,诗人集中描写了一个农民形象,这个农民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民的缩影。他既是孩子也是一个父亲,是家庭的支柱。他像祖祖辈辈一样辛勤耕耘,身上压着“希望”与“失望”。“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是同样的受难的形象凝固在路旁”。
这一句诗,刻画出了中国底层人民面对灾难时沉默坚忍的形象。看到国家陷于危难之中,他没有“演说”,也不“叫嚣”而是采取了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放下了古代的锄头”,相信了“国家”这个名词,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抗战队伍,“溶进死亡里”。
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夫放下了“小家”为“大家”投入战斗的义举令诗人肃然起敬。诗人相信,正是有这样一群农夫,国家定会崛起,黎明终将到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抗战最艰苦的敌我“相持阶段”,当时的中华民族既背负着历史积淀的沉重、贫穷和苦难,又已在抗日烽火中走向觉醒;人民虽然衣衫褴褛,血污浸身,但已在血与火中为摆脱屈辱而战。
作为年轻的诗人,穆旦在深刻感受到时代苦难的同时,也看到了人民的奋起,并由此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他抓住了这个时代的特色,并为之歌唱,显示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穆旦的《赞美》赏析二十世纪上半叶,在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最艰难时刻,许多诗人饱蘸民族血泪书写下壮丽的诗行.而像
穆旦这样,既留下了众多令人瞩目的诗篇,同时又有着不同寻常经历的诗人,却并不多见.在过去相当长的岁月里,穆旦曾经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然而当浓云散
去,一颗严肃的星辰终于透出了他的光芒.穆旦(1918-1977)
,原名查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一九三五年,十七岁的穆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两年后的一九三七年七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了.穆旦作为护校队成
员,随母校南迁长沙.一九三八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又由长沙迁往昆明,组成西南联大.穆旦和他的老师同学们徒步穿越了湘、黔、滇三省,全
程三千五百华里,历时六十八天.穆旦离开了“渔网似的城市”,走过了“浓密的桐树,马尾松,丰富的丘陵地带”,在太子庙,他看到和闻到了“枯瘦的黄牛翻起
泥土和粪香”,他注目“广大的中国人民”,“他们流着汗挣扎,繁殖!”西征的经历使本来就满怀爱国热情的穆旦与土地和人民更加心心相印,他的诗作也呈现出
对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命运的深刻关切.
《赞美》一诗写作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全诗共分四节,恰如交响曲的四个乐章,涌动着**.诗人开篇就为
我们构筑了丰富的意象群:山峦、河流、草原、村庄、鸡鸣、狗吠、荒凉的土地、干燥的风、东流的水、忧郁的森林.仿佛用一架摄像机,从高空俯拍,看到异常辽
阔却又满目疮痍的大地.紧接着,诗人又从历史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过去年代里埋藏的无数故事.那不过是说不尽的灾难.美好的爱情沉默了,天空中飞翔的鹰群沉
默了,这无尽的苦难已使泪眼干枯,如果哪一天能够重新流出激动的热泪也是值得期待的.面对这土地和土地上痛苦生活的人民,诗人内心充满了深沉的爱.这爱激
动着“我”,“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
/到处看见的人民呵,/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他们衣衫褴褛,脊背弯曲,在饥饿里忍耐,在寒风中等待.由于诗人那不同寻常的经历,所以他与他
们有着同样的感受和体会,他与他们是一起受难的.强烈的情感共鸣使诗人发出这样的心声:“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
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对人民的祝祷.它是全诗的情感主线.
第二节,作者把笔墨集中于一个农夫身上,因为在中国,农民
代表着人民的大多数.他们辛勤地耕耘在土地上,艰难地维持着生计.诗中一系列反义词突显了他们的生活境遇.如:他是“孩子”,又是“父亲”,这代人的生活
负担十分沉重.“多少朝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了,
/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代又一代人满怀的美好希望最终又陷入失望,这一切都重压在他的身上,形成了更深的苦难.“而他永远无言地
跟在犁后旋转, /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
/同样的受难的形象凝固在路旁”.诗人在这里运用“永远”“同样”“凝固”等一系列非常凝重的词,刻画出了苦难面前人民的形象———他是缄默无言的.在时
光永不停歇的流动和现实处境无所改变的强烈对比中,中国农民的苦难深重和他们的坚忍精神被高度浓缩,以一个受难者的形象定格在历史画卷中.
“在大路上人们演说,叫嚣,欢快,
/然而他没有,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锄头,/再一次相信名词,溶进了大众的爱,/坚定地,他看着自己溶进死亡里,/而这样的路是无限的悠长的/而他是不能够流
泪的,
/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这首诗写作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在战争刚刚爆发之际,全民族上下都处于一种“战争乌托邦”的精神狂欢中,文艺界也
是如此.当时诗坛上,“有过多的热情的诗行,在理智深处没有任何基点”①.许多人天真地相信战争能净化一切.其实,年轻的穆旦也经历了成长的过程.在一首
叫做《1939年火炬行列在昆明》的佚诗中,穆旦写道“祖国在歌唱,祖国的火在燃烧, /新生的野力涌出了祖国的欢笑,
/轰隆,/轰隆,轰隆,轰隆———城池变做了废墟,房屋在倒塌,/衰老的死去,年轻的一无所有;
/祖国在歌唱,对着强大的敌人,/投出大声的欢笑,一列,一列,一列;/轰隆,轰隆,轰隆,轰隆———/(我看见阳光照亮了祖国的原野,温煦的原野,绿色
的原野,开满了花的原野)”,显而易见,这种热情的呼喊和情感的膨胀与穆旦诗歌的总体风格相去甚远,所以,穆旦有理由取消它作为“诗”的资格,将它排斥在
自己的诗集之外.然而时间过去了一年,一九四〇年下半年,穆旦从西南联大毕业到叙永分校任教,有更多机会接触世事,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怀疑主义”.一九四
一年社会大环境动荡不安,皖南事变、香港沦陷和英国对滇缅公路的封锁等等,这一切都使穆旦的思想变得更加深沉.大路上的“演说,叫嚣,欢快”已不能轻易地
使他激动,相反,他认识到,个体溶入“大众的爱”的过程实际上有可能就是“溶进死亡”.人民在苦难中选择了抗争,然而这条路却是漫长而艰险的.他们必须忍
受饥饿、疲倦和痛苦,甚至随时面临着死亡,这不是几句简单的振奋人心的口号所能涵盖的.诗人对于人民的付出充满了敬佩和同情,同时对于战争的不公和以“名
词”利用“大众的爱”的可能性保持着警惕.这就是穆旦的深刻之处.诗人在这里第二次使用“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诗行,情感更加凝重,它昭示出中华民族的不
屈,以及华夏儿女由苦难走向抗争的伟大历程.
“在群山的包围里,在蔚蓝的天空下,
/在幽深的谷里隐着最含蓄的悲哀.”诗人在第三节中把镜头推向农夫背后,将描写范围扩展到家园.在那里有倚门凝望的母亲,有忍饥挨饿的孩子,有黑暗的茅
屋,有屡遭蹂躏的土地.虽然写的是“他”的家园,又何尝不是生活在悲哀痛苦中的千千万万人民的象征呢!
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舍弃了自己的小家,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日的道路,既然选择了就“从不回头诅咒”.面对他们,作者惟有用拥抱表达自己最诚挚的安慰.然而
有些伤痛和苦难是无法安慰的.面对死亡的威胁,一切安慰都会显得轻飘.所以,诗人禁不住痛哭了.他曾经期待过泉涌的热泪,曾经直面无泪的农夫,而今,自己
却痛哭失声,不是因为脆弱,却是为了可敬的人民,为了我们民族的崛起.
诗的第四节就像交响乐的最后乐章,它回复了主题,总托了全诗.三个“一
样的”表明我们耻辱的历史是那样的漫长.中华民族饱经摧残,备受欺凌,人民忍辱负重,生活步履维艰.“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但是中华民族却是坚实而
富有生命力的.作者从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潜在的巨大力量,由此,发出了反复的咏叹:“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这首诗的题目是“赞美”,赞美什么呢?
我想就是赞美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人民,赞美他们的坚忍,赞美他们由苦难走向抗争,赞美整个民族的崛起!
作为九叶派的****,穆旦的诗歌
体现着“平衡”的美学追求.他曾说:“我是特别主张要写出有时代意义的内容.问题是,首先要把自己扩充到时代那么大,然后再写自我.这样的作品,就成了时
代的作品……因为它是具体的,有血有肉了.”②穆旦的诗,把人生和艺术结合起来,把心灵思索和社会现实扭结起来.他从不以生活代替艺术,不以政治观念代替
自己的思考.他的诗中有着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未来的执著信念,冲破了中国早期象征派和现代派“咀嚼着身边的小小的悲欢”的狭小天地,而且与西方现代派也
有质的区别.
穆旦曾经批评过这样两种抒情方式,一种是“枯涩呆板的标语口号”式,另一种是“贫血的堆砌的辞藻”的旧的抒情,他主张走第三条路
———“新的抒情”.他认为这新的抒情应该是“有理性地鼓舞着人们去争取那个光明的一种东西”③.他特别强调“有理性地”一词,《赞美》正是这种主张的实
践.这首诗一方面表达了对祖国的礼赞,另一方面,这种礼赞又以深厚的理性精神为依托,而不致流于表面化和庸俗化.理性与情感的交融使它既富有感情的强度,
又富有思想的力度,从而成为穆旦抗战诗歌中的不朽之作.
穆旦的诗风深沉凝重.有人把他的艺术风格比喻为一条深沉的河.袁可嘉也说过:“读穆旦
的某些诗,我总觉得有一种新诗中不多见的沉雄之美.有的人深沉如穆旦或过之,但豪气不足;有些诗人豪则豪矣,但不免粗浮.既深沉而兼雄健的,穆旦要算一
个.”所以,他把穆旦的《赞美》称为“带血的歌”.“本来无节制的悲痛往往沦为感伤,有损雄健之风,但穆旦没有这样,他在每个诗段结束处都有以‘一个民族
已经起来’的宏大呼声压住了诗篇的阵脚,使它显得悲中有壮,沉痛中有力量”④.袁可嘉的评价可谓是一语中的.这就是穆旦,这就是穆旦的《赞美》.
穆旦《赞美》赏析:
理解这首诗:一是对民族生存现状的痛苦记忆,二是对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深思,三是中华民族的顽强生命力的赞美。诗歌运用西方现代主义的诗歌技巧,用深沉而充满**的诗句,赞美了生活在中国土地上千千万万坚强、充满韧性、任劳任怨的劳动人民。在诗的第一节里,诗人怀着无比的痛苦和伤感,一笔一笔地勾勒出中国满目疮痍的现实,在诗的第二、三节中,诗人把抽象的概念式的“人民”具体化为了一个农夫,并从农夫身上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命运历程.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的赏析
这首诗真正触及到了某种古老悠远的宁静。诗引入了具体的风景,具体的脸,摆脱了空洞的歌唱和虚弱的厌倦,从而获得了它的坚实。尽管这首诗没有出现“根”这个词,但它事实上是从这个词中获得其安宁和诗意,倘若我们将“祖先”视为我们的根: “我们的祖先是已经睡了,睡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 所有的故事已经讲完了,只剩下了灰烬的遗留, 在我们没有安慰的梦里,在他们走来又走去以后, 在门口,那些用旧了的镰刀, 锄头,牛轭,石磨,大车, 静静地,正承接着雪花的飘落。”
首先两首诗的创作年代背景不同,虽然都是表达强烈的爱国情感,但前者表达对祖国母亲赤子的深情,后者表达了当时年代我们民族的灾难和广大人民的艰辛,热情讴歌了中华儿女的坚忍不拔、舍身报国的精神。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全诗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国母亲的真情。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一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泛与“神话”式的歌颂,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祖国母亲的歌。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低沉缓慢方能如泣如诉、似哀似怨;高亢迅疾才可热烈奔放、一往无前。为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交错换用、相互交融的手法。主体是诗人的“我”,客体是“祖国”,而在全诗的进展中,让其合二而一——我即是祖国,祖国也就是我。祖国是我的痛苦,我是祖国的悲哀;祖国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国的希望;我是祖国的眼泪和笑涡,而祖国正在我的血肉之躯与心灵上起飞和奔跑。这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诗中将个体的自我放在祖国的大形象里,并承担起使祖国繁荣富强的重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深沉的历史责任感。
赞美 一诗作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在诗中诉说着我们民族的灾难和广大人民的艰辛,热情讴歌了中华儿女的坚忍不拔、舍身报国的精神。诗人在深切感受时代灾难的同时,也看到了人民的觉醒,并由此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对处于苦难中的祖国以及奋起中的人民,发出了由衷的赞美。在诗中,作者对现实的关注、对未来的期望、对历史的反思、对人生的索求,交织在一起,而情感既忧郁、沉痛,又凝重、激昂,这显示了穆旦诗作“思维的复杂化,情感的线团化”的特点。
诗作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人公,既表达了作者个体的感受,也涵盖了所有忧国忧民的炎黄子孙的心声。“我”的赞美,具有群体性意愿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