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之所以会以面试的方式让学生报名,主要是对孩子在幼儿园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考核,也是对孩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面试的内容多数为谈话式的交流,老师通过让孩子讲一个故事或者做几道简单的数学题目来观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思维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等。
面试中更看重的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对学习的兴趣、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观察能力等。那些动手能力强、兴趣广泛、有创新意识、平时比较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很容易脱颖而出。
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校招生官表示会面试家长,目的是了解家长对国际教育的理解和看法。
深圳各区的一些国际学校,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越来越多的深圳国际学校招生官表示会面试家长,目的是了解家长对国际教育的理解和看法。
进学校还需要面试家长,这种做法似乎并不能被家长支持。去年上半年,上海有两所民办中小学为甄选学生,对学生的父母乃至祖父母也一并进行考察和测试。无法接受这种评估方式的家长曝光了家长面试的题目,在上海引起轩然**。上海的教育主管部门为此核减这两所学校当年的招生指标,以示惩罚。
作为中国国际教育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上海的家长以及**都如此排斥家长面试,中国其他地方更可想而知。但即便如此,一些国际学校为何还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坚持进行家长面试,并有迅速扩撒的趋势呢?
这种矛盾冲突的根源在于,深圳国际教育的目标是美国、英国的名校,必须遵循这些名校的游戏规则。但这些游戏规则和传统的教育理念产生了冲突,导致目前对家长面试形成了家长,而国际学校执意推行的状况。
家长们为何如此排斥学校家长面试?
很多中长会有种误解,以为就读国际学校很轻松,学业不重。但事实上,要拿到世界名校的offer,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承受的压力要超过高考。
家长之所以会形成这种误解,很大程度上在于,中国的高中入学率在50%左右,换句话说,中国的学生在完成9年义务制教育后,有一半的学生是不能进入到普通高中就读,会转向职业高中或者技校。但就读后者,在中国往往难有好的发展前途,这导致一大批无法上高中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时间一久,在中国便形成了出国留学是有钱但学习差的学生的出路的结论。
中国每年去美国大学就读本科的学生有15万左右,而在这些学生当中,就读“藤校”的学生仅为200人左右,就读美国TOP 50学校的学生在2万人左右。
要进入到前十名校尤其是“藤校”,对学生的要求极高。除了要好的托福、SAT等学业成绩外,还需要有背景提升活动、优秀的文书等等。这对于只有十七八岁的中国学生来说,要独立完成这些申请材料需要一个漫长的培养时间。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引导和帮助至关重要,这也是中国国际学校为何如此重视家长对留学的看法和理解的原因所在。
大嘴外教幼升小考前辅导班,专业外教老师,幼升小培训经验丰富,基础+冲刺课程齐上阵,助您成功考入国际名校。
不需要。
区教委结合教育资源实际,统筹划定并科学调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区域,凡南岸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可在户籍所在地免试就近入学。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笔试、面试、面谈等名义选拔学生,全面取消招收推优生、保送生、特长生等招生方式。
小学入学面试一般问以下这些问题:
1、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你今年几岁了?
2、你家住在哪里?你家有几口人?
3、你爸爸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的?
4、你的妈妈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的?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5、现在,你把家里的情况连起来对老师说一遍,怎么说呢?
扩展资料:
除了以上的关于个人信息的提问,还会涉及一些知识题,参考如下:
1、一张纸撕一次变成三张。
2、小红参加数学竞赛,和参加竞赛的每个人握一次手。小红一共握了39次手,问参加数学竞赛
的一共有多少人?
3、评价一下自己在幼儿园里的情况。
4、春夏秋冬的区别和特征。
5、你和小朋友们排成一队做操,从前面数你是第6个,从后面数你是第5个小朋友,请问一共有
几个小朋友?
6、小朋友你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吗?能不能在这里表演一下。
7、妈妈今年30岁,爸爸比妈妈大3岁,想想再过5年后,爸爸比妈妈大几岁?
8、小朋友排队,从左向右数小红排第7,从右向左数小红排第8,这一排队伍一共多少人?
9、小芳买拼音本用了6角钱,还剩4角钱,小芳原来有几角钱?合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