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丢手绢
丢手绢,又叫丢手帕,中国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该游戏流行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
2、扔沙包
一种游戏,3个人就可以玩,用有点重量而没有边角的东西(例如一小包瓜子)作为武器。在规定场地内两边都用沙包投掷站在中间的人,中间的人若被沙包打中则下场,只要用手接住“打手”们扔过来的沙包就能多一条命。
3、木头人
木头人这种游戏考究令行静止的能力。这种“木头人”的游戏,就是几个小孩子围在一起,嘴里念念有词:“三三四四,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然后摆个姿势就不动了,谁能坚持住到最后谁就是胜者。
4、踢毽子
踢毽子是中国传统体育活动。以鸡毛毽为多,亦有以绒线、皮毛等插于圆形底座上制成的。
5、老鹰抓小鸡
老鹰抓小鸡是民间小朋友们经常玩的一个游戏。选派一人做“老鹰”,排头做“母鸡”,其余做“小鸡”,老鹰追拍排尾的小鸡,母鸡张开两臂保护小鸡,小鸡灵巧躲闪,不让老鹰拍着,比较适合在草地、塑胶场地上做游戏,母鸡作为小鸡的母亲就要竭尽全力的保护小鸡。
一《找朋友》
1、游戏目的: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2、游戏准备:A.若干套1到9的数字卡片。B.每次游戏前发给每个学生1张.
3、游戏过程:
A.把几套从1到9的数字卡片分别发给全班同学,戴在胸前.全班同学围成一圈做丢手帕的游戏,捉到谁,谁就站在圈中央找出自己的朋友来搭救自己.
B.数字凑成10才能做朋友(可以是两人做朋友,如7和3,也可是三人做朋友,如2,4和4,还可以是四人、五人……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好.
C.根据找到朋友的人数多少,大家用掌握声进行奖励,找到一个朋友,鼓一次掌,找到两个朋友鼓两次掌,以此类推.
二、《摸几何图形》
1、游戏目的:训练学生用触摸的方法对看不见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巩固他们对几何图形的特征辨认。
2、游戏材料: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硬纸片若干,一个纸盒,一块大手帕。
3、游戏过程:
A.将若干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硬纸片放进纸盒里,用手帕盖好
B.纸盒外边分别放一块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
C..一个小朋友把一只手伸进纸盒摸图形,另一只手在纸盒外边拿一个与摸到的图形同类的图形,然后将摸到的图形拿出来进行比较。如两只手中的图形确是同一类型,得10分,并可继续摸一次;如两只手中的图形不是同一类型,不给分,且不再摸。
注意事项:盒子里面的图形与盒子外边的图形尽可能大小相等,否则会给儿童做游戏带来难度。当然增加难度,可以加上各种立体图形。
三、《搭积木》
1、游戏目的:A.通过学生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B.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游戏准备:有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形状的积木.
3、游戏过程:
A.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副积木.
B.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积木,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桥、房子等).
C.将各小组的作品摆在一起,由各小组推举的一名学生讲解自己组摆的是什么事物,用了那些形状的积木,并一一指出来.
D.全体学生评判出最优作品.
四、《拼一拼,摆一摆》
1、游戏目的:A.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B.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游戏准备:A.教师提前准备一个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拼摆的玩具。B.每个学生准备与教师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
3、游戏过程:
A.教师分步描述自己的玩具.(玩具不要让学生看见)
B.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逐步拼摆.
C.教师将自己的玩具展示给学生看,全班同学一起评选与教师玩具相似的作品.
D.谁的作品和教师的玩具最相似,哪个学生就获得“小小设计师”的称号.
五、《猜猜看》
1、游戏目的:A.通过游戏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认识.B.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2、游戏准备:每人准备一盒积木。
3、游戏过程:A.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两名学生.B.将积木放入课桌中,其中一个学生随便摸出一块积木(不要让另外一个学生看到),然后摸的学生说明积木的特征。
扩展资料:
生活中的数学游戏就是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来锻炼孩子数学思维的活动。可以发现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或天赋。
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正确的早期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而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陪孩子玩。
在孩子一年级期间,我们经常和他玩各种数学游戏,不仅培养了他的数学思维,还由此发现了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
玩积木:积木是帮助孩子认识几何图形的最佳工具。通过搭建积木、拼装积塑,可以培养孩子的空间立体意识。
参考资料:
适合一年级小朋友做的室内小游戏有:好朋友手拉手、毒蛇饿不饿、击保龄球、抢椅子、异口同声、看谁记忆力强、猜猜我是谁、照相机。
1、好朋友手拉手: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边走边唱“拉个圆圈走走,拉个圆圈走走……师:两个两个找朋友!”小朋友就快速两个两个抱在一起。教师可以变换指令,比如:3个或4个找朋友。也可以请1名小朋友来发出指令。
2、毒蛇饿不饿:教师扮演毒蛇,请小朋友在活动的地方,如果听到毒蛇发出“嘶,嘶,嘶”的声音就说明毒蛇不饿,小朋友就可以随意的蹦啊,跳啊。如果毒蛇发出,“嘶—”的声音,就要定一个造型,不能动。如果动了,毒蛇就假装把他吃掉。最后,每个小朋友都没有被吃掉,就全体获胜。
3、击保龄球:教师在幼儿5米以外摆放10个塑料瓶呈倒三角形。幼儿拿保龄球去击瓶子,击倒一个得一分。也可以通过两组或三组等分组比赛,看一看哪一组得分最多,即为获胜。
4、抢椅子:在室内将椅子向外围成一个圆圈,用的椅子的数量要比参加游戏的人数少一把或者两把。播放音乐让参与游戏者围着椅子转圈,音乐一停,孩子就争抢着坐椅子没有坐到椅子的人被淘汰出局,同时带走一把椅子,留到最后的孩子即为获胜。
5、异口同声:教师准备若干张水果或动物卡片。每组抽取1张卡片并选出一名幼儿来猜对方的卡片(4-5名幼儿一组适宜)。根据卡片的提示每组组员要安排每人说哪一个字,一齐说出。比如:苹果,两名幼儿说“苹”,另两名幼儿说“果”,以此类推。分组进行pk,猜对即为获胜。
6、看谁记忆力强:准备1个苹果,2个皮球、3个梨、4个橘子;报纸若干张(其他幼儿熟悉物品皆可,老师可据情况延伸)。教师将准备好的物品散乱的放在桌子上,让幼儿向后转,等教师用报纸把这些物品覆盖起来布置好之后,再请幼儿转过身来坐好。
游戏时,教师对幼儿说”报纸下面覆盖了许多样小物品,把报纸掀开之后,很快的看几分钟,并要记住这许多物品的名称和个数“说完后,就打开报纸,让幼儿仔细观察约3分钟,然后用报纸遮盖起来。最后让幼儿把物品一件件的说出来,有几个同类物品要说出同类物的总数。看是否说得多,说得对。
7、猜猜我是谁:全班幼儿坐成半圆形,请一个幼儿背对大家坐好,请另一个幼儿走到他椅子后面,轻轻敲椅子背三下,坐着的幼儿问:“是谁敲我的门呀?”
敲门的幼儿说:“是我,猜猜我是谁?”如幼儿猜不出,可再问:“你是什么人?”答:“我是你的好朋友。”猜对了,就调换幼儿,游戏重新开始。
7、照相机:教师准备若干张动物卡片。幼儿面向教师站好,集体说儿歌:“我有一架照相机,照出照片真像你。我来给你拍个照,马上把照片送给你。”教师出示卡片并说:“咔嚓”,然后幼儿需要做出卡片里小动物的动作。(游戏可反复进行)
1、探索空间
可以用在跟学生介绍打击乐器的时候。准备一个密封的盒子,里面装了打击乐器,请学生伸手去摸,感觉其形状, 并把它画出来,猜是用什么做的。可以引导学生给乐器起名,再深入解释它的名字,探索它怎样敲最好听。最后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2、抛绣球
可以用在跟学生讲音乐知识的时候,比如唱五线谱,认识音乐中各种记号等比较枯燥的课。找学生回答问题的时事先准备好一些小纸条,上面写着题目,绣球抛到谁谁来回答。
3、击鼓传乐器或者放音乐传乐器
用在创编节奏课,乐器传到谁,谁就用该乐器编节奏。
4、随音乐律动进出教室
5、模仿游戏
动物课上,可以用动作模仿动物的特征,让其它同学来猜。
6、扮演角色,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码头工人之歌》,先让学生直观感受所描述的时代背景及内容,放课件展示。
7、分组理解作品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对作品进行理解,用自己熟悉的乐器演奏自己喜欢的乐段。有钢琴组、口风琴组、打击乐组、舞蹈组等。
8、朗读诗歌
古诗词教学中,或者旧年代的作品介绍可以通过朗读先理解作品。其次,朗读对节奏的掌握很有帮助。
9、传递包裹
边放该堂课要学习的歌曲做背景,歌曲结束时包裹传在谁手上就让他摸,猜,包裹里装了该节课要用到的打击乐器和道具。
10、用画画的方法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11、为音乐创编节奏谱
12、节奏训练时,用跑与走、快跑与慢走等语言帮助学生掌握个音符的节拍长短。也可以用房子格子的形式,每个格子代表一个四分音符。
13、讲故事导入法和猜谜语导入法
14、摸耳朵比赛,训练学生反应能力。
老师说“左耳朵”,学生就用右手摸左耳朵,老师说“右耳朵”,学生用左手摸右耳朵。
适合小学生玩的课堂游戏5-10分钟左右
例如:反义词游戏、击鼓传花游戏、孙悟空定游戏、成语接龙游戏、嘴巴手指不一样游戏等。
1.反义词游戏:
大西瓜小西瓜,水果可以变化,在说的同时用手做相反大小的动作。如,老师说大西瓜,小朋友要比划小西瓜。
2.嘴巴手指不一样:
嘴巴说5以内的任一数字,同时一只手笔划不同的数字。比如嘴巴说3,手指可以比1245,就是不能比3。
3.成语接龙:
前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是后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
4.二十四点游戏:
随便出4个数字,加减乘除随便用,最后能等于24就行,但是一个数字就只能用一次.或者带副牌去,请表现好的小朋友抽,这个更适合珠心算高阶的。
5.击鼓传花:
拿一个东西在孩子之间传,老师或孩子在前面敲的同时喊停 ,此时“花”到谁手里谁表演节目!
6.不差钱:
男生是一块钱。女生是五角钱。当老师说2.5元时。孩子们要迅速的凑满钱。没有凑满的小朋友受到惩罚。
7.孙悟空定:
当老师说“孙悟空定”,小朋友就定住不动,说“孙悟空变成猪八戒”,就模仿猪八戒,也可以变成其他的。
8.机器人,木头人:
老师说机器人时可以走动,说木头人时小朋友就要定住不动,做错了要退出游戏。
9.下雨啦:
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小雨是两个食指碰,中雨是拍手,大雨是拍大腿,暴雨是跺脚。
10.找耳朵和鼻子:
左手捏住鼻子,右手捏住耳朵,然后说123,拍手一下,换成右手捏鼻子,左手捏耳朵。这时看谁做的是正确的。再说123,拍手一下,换成相反的。反复进行,速度加快。
一、电子琴
1、游戏准备:在地上划一个游戏图形,图形尺寸视学生年龄大小而定。
2、游戏方法: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四队。 发令后各队排头持鼓糙从起点跑出,绕过第一 标竿返回击一下鼓,紧接着马上又绕过第二标 等返回击二下鼓,依次类推。最后击完五下鼓 后跑回起点把鼓糙传递给下一个人,自己退于 队尾。下一个人做,方法同前,一直进行到最 后一人为止,先完成的队为优胜。
3、游戏规则:
(1)唱跳者速度不能过快。
(2)模仿者不能跳错,否则为失败。
二、击鼓
1、游戏准备:鼓四个,鼓槌四 根,标竿20根。
2、游戏方法: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四队。发令后各队排头持鼓糙从起点跑出,绕过第一标竿返回击一下鼓,紧接着马上又绕过第二标竿返回击二下鼓,依次类推。最后击完五下鼓后跑回起点把鼓槌传递给下一个人,自己退于队尾。下一个人做,方法同前,一直进行到最后一人为止,先完成的队为优胜。
3、游戏规则:做错者必须返回起点重做。
三、赶鸭子
1、游戏准备:在地上划一个圆圈(代表池塘, 大小视人多少而定),准备长竹竿一根。
2、游戏方法:选一人当赶鸭人,其他人都当小鸭子。游戏开始,赶鸭人手持长竹竿,竿的另一头触地,来回奔跑追赶“鸭子”,“鸭子”可以在圈内跑动躲闪,也可以从竿上面跳过去,谁要是触竿就算失误。当赶鸭人突然举竿在头上转几下时,“鸭子”必须马上出圈沿池塘跑一圈才能返回,最后出来一个为失误。失误者换成赶鸭人,游戏重新开始。
3、游戏规则:
(1)持竿者的竿头必须触地,违者触及人为无效。
(2)鸭子因躲闪跑出圈外为失误。
四、套圈圈
1、游戏准备:藤圈(或呼啦圈)若干个。
2、游戏方法: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数队,再将各队等半分成甲乙两组相对(迎面)站立于两条起点线之后。裁判发令后,各队甲组排头朝前跑出,至地道口将圈从头穿过身体至脚下取出(进),跑到地道另一头再把圈从脚下穿过身体到头上取出(出),之后,跑到对面拍及本队乙组排头手掌,同队队员跑出,方法同前;自己退于队尾。依次往返到最后全队完成,先完成的队为胜。
3、游戏规则:套错圈者必须重新套圈。
五、梅花斗艳
1、游戏准备:小沙包10只,场地布置如图1-5:
2、游戏方法: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各队成斜纵队于起点线后。发令后,各队排头朝前跑出,来到梅花图案中圈,拿起五只小沙包,在其周围外的五个小圈中各放一只,然后迅速返回拍及第二个队员,自己退到队尾。接着本队的第二个队员来到梅花图案把小沙包收拢放回中圈,如此一开一收往返接力。最后先完成的队为优胜。
3、游戏规则:包放出圈外为失误,须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