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在沈复写的童趣一文中音同形不同 意同字不同 字同意不同 意思相对和相反 通假字 成语 省略句各有那些

在沈复写的童趣一文中音同形不同 意同字不同 字同意不同 意思相对和相反 通假字 成语 省略句各有那些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5-02
  • 发布时间:2024-01-29 11:08:03
结合注释和字词典,掌握字音。投影:正音:童稚(zhì) 鹤唳(lì) 怡然称快(yí) 土砾(lì)丘壑(hè) 癞虾蟆(há má) 藐小(miǎo) 项为之强(wèi) (ji
内容详情

结合注释和字词典,掌握字音。

投影:

正音:

童稚(zhì) 鹤唳(lì) 怡然称快(yí) 土砾(lì)

丘壑(hè) 癞虾蟆(há má) 藐小(miǎo) 项为之强(wèi) (jiāng)

2.教师作朗读指导,划分朗读停顿,分清句读。

提示: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和现代汉语同源异流,简洁、典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指反复诵读,文意会愈加清晰,学习文言文更是如此。朗读时要特别注意停顿、语气、语调等。

朗读时常在句子前后和中间作或长或短的停顿,一方面出于换气的需要或使层次分明,另一方面为了充分表情达意。

文言文同样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如疑问语气要读出升调,感叹语气读降调。

本文应以一个老人回忆往事的那种恬淡、悠然,但又饱含愉悦的情感来读。首段中前三个分句是作者对远逝往事的遐思,宜缓缓来读,声音深沉些;句中句尾是说那时的行为和收获,可以略快,声音略高,并注意正确停顿,以表达对结构的理解:“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以下三段,分用三个四字词于段末小结,语气要轻松些。朗读“……则……果然……”和“……作……果如……”两个判断句时,语调略微欢快。

投影:

(1)能/张目·对日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5)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例句中,“/”表示明显的停顿,“‖”表较短的停顿,“· ”表示极短的停顿)

3.教师范读,学生体会朗读的情感和语调。

4.学生再读,边读边体味,并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投影:

(1)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自己)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白的,没有染色的)(慢慢地)

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

以虫蚊为兽(把……当作……)

项为之强(脖子、颈项)

兴正浓(兴趣)

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以丛草为林(树林)

方出神(正)

驱之别院(赶、驱逐)

则或千或百(有时)

(2)指出加点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藐小之物)

②昂首观之(代夏蚊)

③使之冲烟而飞鸣(代蚊子)

④蹲其身(代自己)

⑤观之,兴正浓(代二虫)

⑥驱之别院(代虾蟆)

(3)联系语境,揣摩、翻译难句。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用心地想像,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就变成了白鹤)

②蹲其身,使与台齐。

(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③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像之中,愉快而又满足)

④见二虫斗草间

(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⑤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看清极细微的事物)

5.学生听读·朗读课文,识记文章的精彩情节,分小组创造性地译述课文内容,师生共同点评。

(1)假如这些事是你亲身经历,你在译述时需加进你自己的感受。

(2)假如你是童年沈复的朋友,要求你以“童年的伙伴”为题创造性地译述课文。

(3)假如你是沈复的师长(父母亲、老师),请以“儿子(学生)的傻事”为题,创造性地译述课文。

1)音同形不同的字:

砾—唳  鹤—壑  向—项

(2)义同字不同的字:

察—观—视—见  唳—鸣  素—白

(3)字同义不同的字:

昂首观之(看) 明察秋毫(看到、看清)

观 察

作青云白鹤观(景象、景观) 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定神细视(精神、注意力) 余忆童稚时(时候)

神 时

神游其中(感受、想像) 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

徐喷以烟(用) 项为之强(因为)

以     为 以丛草为林(当作)

以丛草为林(把)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故时有物外之趣(的)

之 项为之强(代指“昂首视之”)

(4)意义相对、相反的字词

藐小之物—庞然大物 凹—凸

(5)成语:

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夏蚊成雷:夏夜里蚊群嗡嗡的叫声像闷雷。

(6)通假字: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7)省略句:“鞭数十”应是“鞭之数十”

“使与台齐”应是“余使目与台齐”

童趣中同音不同义、同义不同音和一词多义、通假字和里面成语加解释!急啊!快快快!晚上九点之前!

通假字和多音字

通假字

1. 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项为之强 :脖子看得都酸了 

多音字

2. 虾:

há 虾蟆

xiā 对虾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鞭数十(“鞭”,鞭子,这里活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 

果然鹤也(“鹤”,白鹤,这里活用作动词,“变成白鹤”的意思.)

一词多义

⑴观: ①昂首观之〔看〕 ②作青云白鹤观〔...的景象〕 

⑵察: ①明察秋毫〔看〕 ②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⑶神: ①定神细视〔精神〕 ②神游其中〔思想〕 

⑷时: ①余忆童稚时〔时候〕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 

⑸以: ①徐喷以烟〔用〕 ②以丛草为林〔把〕 

⑹为: ①项为之强〔因为...而...〕 ②以丛草为林〔当作〕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⑺之: ①昂首观之〔代词,指蚊子〕 ②物外之趣〔助词,的〕 ③心之所向〔这样〕 ④观之,兴正浓〔代词,指两只小虫斗草〕 ⑤项为之强〔代词,指看蚊子〕 ⑥驱之别院〔代词,指癞蛤蟆〕 

⑻其∶ 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词,指微小物〕②蹲其身〔代词,指我〕

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句式: 

(1)、“徐喷以烟”等于“徐以烟喷”.译为:慢慢地用烟喷它们. 

(2)、“留蚊于素帐中” 等于“于素帐中留蚊”. 译为:又在白色帐子里留几只蚊子. 

2、省略句式: 

(1)、“使与台齐” 等于“使(之)与台齐”. 译为: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2)、“见二虫斗草间” 等于“见二虫(于)草间”斗. 译为: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3、被动句式: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为: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4、判断句式: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等于“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5、固定句式: 

以丛草为林:以-----为 译为:把------当作

古今异义

方:古义:正在; 今义:方形 

或:古义:有时,有的人; 今义:或许 

余:古义:我; 今义:剩下 

盖:古义:发语词,相当于“原来是”. 今义:动词,建筑;名词,器具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观:古义:景象 今义:看 

私:古义:私下 今义:自私

初中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有多少种类型?

绝对满意

(1)音同形不同的字:

砾—唳 鹤—壑 向—项

(2)义同字不同的字:

察—观—视—见 唳—鸣 素—白

(3)字同义不同的字:

(4)意义相对、相反的字词

藐小之物—庞然大物 凹—凸

(5)成语:

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夏蚊成雷:夏夜里蚊群嗡嗡的叫声像闷雷。

(6)通假字: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7)省略句:“鞭数十”应是“鞭之数十”

“使与台齐”应是“余使目与台齐”

⑴观:

①昂首观之〔看〕

②作青云白鹤观〔景观〕

⑵察:

①明察秋毫〔看〕

②必细察其文理〔观察〕

⑶神:

①定神细视〔精神〕

②神游其中〔想象〕

⑷时:

①余忆童稚时〔时候〕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

⑸以:

①徐喷以烟〔用〕

②以丛草为林〔把〕

⑹为:

①项为之强〔因为〕

②以丛草为林〔当作〕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⑺之:

①昂首观之〔蚊子〕

②物外之趣〔的〕

③心之所向〔这样〕

④观之,兴正浓〔蚊子〕

⑤项为之强〔看蚊子之事〕

⑥驱之别院〔癞蛤蟆〕

中学语文课本通假字一览表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童趣》 2、不亦说乎 “说”(yuè) 通“悦”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rǔ) 通“汝” 《〈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 通“现” 《西江月》 6、一切乌有 “乌”(wū) 同“无” 《山市》 7、裁如星点 “裁”(cái) 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 通“攀” 《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 “材”(cái) 通“才” 《伤仲永》 11、对镜帖花黄 “帖”(tiē) 通“贴” 《木兰诗》 12、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tú)《孙权劝学》 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 通“耶” 《孙权劝学》 14、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 15、满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口技》 16、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八年级上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核舟记》 5、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核舟记》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通“拣”,挑选。《核舟记》 7、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大道之行也》 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9、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层”。《望岳》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三峡》 八年级下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啭”,鸟叫声。《与朱元思书》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3、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见,通“现”,露出。《与朱元思书》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马说》 5、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马说》 6、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马说》 7、其真无马邪 ! 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马说》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送东阳马生序》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送东阳马生序》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岳阳楼记》 1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1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行路难》 九年级上 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倡导。《陈涉世家》 2、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陈涉世家》 3、将军被坚执锐。 被,通“披”。《陈涉世家》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唐雎不辱使命》 5、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唐雎不辱使命》 6、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隆中对》 7、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已,通“以”。《隆中对》 九年级下 1、公输般诎。 诎,通“屈”,理屈。《公输》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不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鱼我所欲也》 7、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辩 ,通“辨”,辨别。《鱼我所欲也》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与,通“欤”,语气助词。《鱼我所欲也》 9、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 10、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愚公移山》 12、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 1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中考语文通假字一览表

 一、初中语文通假字: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 “强”(jiāng)通“僵” 《童趣》 僵硬

 2、不亦说乎说” (yuè)通“悦” 《〈论语〉十则》 高兴

 3、诲女知之乎 “女”(rǔ)同“汝”《〈论语〉十则》你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通“智”《〈论语〉十则》 聪明

 5、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通“现”《西江月》 出现

 6、一切乌有 “乌”(wū)同“无”《山市》 没有

 7、裁如星点 “裁”(cái)同“才”《山市》 仅仅

 8、尊君在不 “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与现代汉语的“否”同义

 二、初中语文通假字:七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通“攀”《伤仲永》 牵

 10、贤于材人远矣 “材”(cái)通“才”《伤仲永》 才能

 11、对镜帖花环 “帖”(tiē)通“贴”《木兰诗》 粘贴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通“耶”《孙权劝学》 语气词

 13、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通“智”《两小儿辩日》 聪明

 14、满坐寂然 “坐”(zu)通“座”《口技》 在座的人

 15、止有剩骨 “止”(zhǐ)通“只”《狼》 只有

 三、初中语文通假字:八年级上册

 16、便要还家 “要”(yāo)通“邀”《桃花源记》 邀请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yǒu)同“又”《核舟记》 加上

 18、诎右臂支船 “诎”(qū) 通“屈” 《核舟记》 弯曲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甫”(fǔ) 通“父” 《核舟记》 古时候对男子的`尊称

 20、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 同“横” 《核舟记》 与“竖”相对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jiǎn) 通“拣” 《核舟记》挑选

 22、选贤与能 “与”(jǔ) 通“举” 《大道之行也》 选拔

 23、矜、寡、孤、独 “矜”(guāng) 通“鳏” 《大道之行也》丧失妻子的男人

 24、荡胸生曾云 “曾”(céng) 通“层” 《望岳》

 25、略无阙处 “阙”(quē) 通“缺” 《三峡》 八年级(下册)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