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学习的带三点水的字有:没、海、法、活、洞、江、渴、洒、溪、滩等。活组词有:生活、活动、活力、干活、活法、活水、死活、活口等。
一、活力 [ huó lì ]?
旺盛的生命力。
周恩来《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贵,就因为在这新生的幼苗中,有无限的活力在成长。”
二、干活 [ gàn huó ]?
做工作,从事劳动。
冯金堂《挖塘》:“干活的人们,有的对着太阳唱《东方红》,有的歌唱新编的小调,工地上轰轰烈烈热闹非常。”
三、活法?[ huó fǎ ]?
1、宋人诗论中提出的学诗所必须掌握的能灵活变通的法则。
宋·吕本中《<夏均父集>序》:“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於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於规矩也。是道也,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知是者,则可以与语活法矣。”?
2、泛指灵活的原则、方法。
明·李贽《四书评·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都是活法,圣人,圣人!此独以之待齐宣耳。”
组词:焦渴、渴求、消渴、解渴、渴想,部首:氵。
部外笔画:9画,总笔画:12画。
笔顺:丶丶一丨フ一一ノフノ丶フ。
释义:
1、口干想喝水:口渴。解渴。
2、喻迫切地:渴望。渴盼。渴慕。渴求。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渴吻[kě wěn]?
亦作“渴脗”。唇干思饮。
2、渴尘[kě chén]?
渴心生尘。
3、渴羗[kě qiāng]?
渴羌。
4、剧渴[jù kě]?
极端口渴症,为某些疾病(包括狂噪-抑郁精神病)的特征。
5、尘渴[chén kě]?
谦词。渴望。
二年级渴组词有口渴、如饥如渴、焦渴、饮鸩止渴等。
1、口渴,病症名。简称渴。以口中干燥,喜饮水浆为主证者,称为口渴。多因阴津亏损、脏腑热甚所致。另外,血虚失濡,水湿、痰饮、瘀血阻滞及脾肾阳气不足,水津不化,津不上承皆能导致口渴。
2、如饥如渴(拼音:rú jī rú kě)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三国·魏·曹植《责躬》。“如饥如渴”的原义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比喻迫切需求;是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也作“如饥似渴”。
3、焦渴,汉语词语,拼音是jiāo kě,意思是比喻心情急切。郭沫若《喀尔美萝姑娘》:“我很焦渴着想见她,但我又惭愧着怕见她。”
4、饮鸩止渴(拼音:yǐn zhèn zhǐ kě)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霍谞传》。饮鸩止渴(鸩:传说中的毒鸟)指饮用鸩羽毛浸泡过的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字源演变:
渴,形声字兼会意字。从水,曷声。水枯竭。后作“竭”。左边的三点水是形符,表示跟水有关,右边的“曷”字是声符,读hé。两形合一,指水已枯竭,没有一滴水了,所以用三点水来表示。
古人之所以用“曷”字作声符,因为“曷”字有大声喝止的意思。喝令停止,指水不流动,于是干枯了。这“曷”字用在“遏”字中表示“阻止、遏制”。用在“歇”字中指“休息停止”如俗话所说“歇口气”。
正因如此,所以“渴”字用“曷”字作声符并会意。《广韵·薛韵》:“渴,水尽也。”由水尽引申为凡尽之义。中山王誉壶:“贯渴志尽忠。”读jié。又音kě。口干思饮。《说文·欠部》:“?,欲歠歠。”(姚文田、严可均校议:“下‘歠’乃‘也’之误。”)
段玉裁注:“今则用竭为水渴字,用渴为饥?字,而?字废矣。”《诗·小雅·采薇》:“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引申为急切、渴望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