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
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纳入国学的是《诗》、《书》、《礼》、《乐》、《春秋》、《易》汉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代六艺。
国学班与普通教育
普通教育重在知识技能的学习培训,而国学教育则侧重文化的提升,是为那些有志于弘扬传统文化及民族文化的企业高层准备的,学习传统文化管理知识来丰富企业管理知识。
课程设置主要有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如:《周易》与管理智慧、王阳明心理学、《金刚经》与佛教的基本精神、《资治通鉴》的历史智慧与现代启示、《史记》中政商人物的命运启示、中国近代历史的反思、文明的冲突与演进、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
国学班主要以传统中国文化和经典著作为主要内容。
学生将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书籍、诗词、礼仪、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包括但不限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经典文献。
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重要作品。通过学习国学,学生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教学目的
(一)开启管理智慧,拓宽战略视野。
西方成熟企业管理制度的广泛应用,对于指导企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不足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引领企业脱颖而出,并且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本课程从中国的古典智慧中汲取营养,帮助学员拓宽视野,构建文化战略、重塑企业竞争战略。
从中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带领学员纵览中国历代王朝诸侯立业、兴业、衰落和执政者更迭传承,从中总结得失成败,以古籍今,探索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企业家成长及企业传承的独特有效路径。
(二)提升个人文化修养与格局,培养领袖气质。
通过对历史及文化经典哲学的深入研究,可以增广心量、品味其中的微言大义,进而全面提升个人品行、文化修养与格局。
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辨能力,将哲学的思辨能力运用于企业用人之道、企业经营之道和企业谋略之道之中,提升个人的决策直觉、悟性、洞察力,让您从容把握从商之道、展现超凡气魄、凝塑自我魅力,成就时代儒商。
(三)收获高端人脉,拓展商务空间。
学员可以和国学著名的教授、学者坐而论道;可以在学习、论坛及班级活动中,增进同学友谊,拓展合作共赢的商机。
(四)懂得遵循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宇宙大规律,提高生命质量。
国学主要学的是“四库全书”,它把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
“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道德经》《诗经》《孝经》《尔雅》。
“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如:《史记》《资治通鉴》《通志》《三国志》《汉书》等。
“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皆入“子部”。
“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
学习国学好处:
一、锻炼阅读写作能力,提高语文成绩
随着教育部对中小学生课本的改革,诗词和文言文比例大幅度的增加,人们渐渐认识到国学的重要性。长期学习诗词曲赋和优秀古典散文的孩子在诗词储备量、文言文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上都远超普通学生,语文成绩也更为优秀。
二、夯实文学基础,增加美学素养
国学所包含的诗词歌赋和各种经典凝结了各个朝代文人们的智慧和心血。大量的诵读经典和诗词不仅能培养坚实的文学功底,更能擦亮孩子发现美的眼睛,欣赏高级美,为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和美学修养的人奠定基础。
三、知理明善,明辨是非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囊括了古代先哲们为人处世的智慧和典范,培养良好习性,懂得洒扫应对进退之礼、孝亲尊师之道,知善恶、辨美丑。
四、感恩图报、孝顺父母
教育的根本就是要让受教育者知道做人的基本道理。这个“教”字,是由“孝”和“文”字组成,说明了中国的教育就是从“孝”文化入手,让下一代知道怎样去感恩图报和孝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