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活百科 > 山河月明有80集版吗

山河月明有80集版吗

  • 分类:生活百科
  • 更新时间:2025-05-02
  • 发布时间:2024-02-04 00:05:01
有。根据豆瓣网查询得知,《山河月明》原本计划拍摄80集版本。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了调整和变动。目前已经播出的版本将该剧删减至53集,删除了27集的内容,其中包括宫斗权谋戏份以及朱棣和海别之间的情感戏。这种修改是为了节省时间或者适应观众口味等因素
内容详情

有。

根据豆瓣网查询得知,《山河月明》原本计划拍摄80集版本。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了调整和变动。目前已经播出的版本将该剧删减至53集,删除了27集的内容,其中包括宫斗权谋戏份以及朱棣和海别之间的情感戏。这种修改是为了节省时间或者适应观众口味等因素考虑而做出的决策。

追剧追了快三十集,老成持重、深谋远虑的老相国终于发飙了! 昨天的剧集中,我们终于看到了敢于跟明朝大老板朱元璋撕破脸皮对质甚至“对骂”的大臣了!

朱元璋对于一干淮西勋贵在老家凤阳府大肆兼并田产的行为日益不满,为了进一步了解真实情形,还找来了自己创业的领路人、早已回家荣养的信国公汤和。作为淮西勋贵之首,对于朝局洞若观火的韩国公李善长决定化被动为主动,“退一步海阔天空”,和一帮老兄弟主动请求解甲归田。

实际上老相国的想法没错,如果此时淮西集团还不采取动作,不知哪一天朱元璋手上的刀就会砍到脖子上来, 但他错在高估了自己在皇帝心中的份量, 还想着以淮西集团远离朝堂核心权利为筹码,在临走之前狠狠的敲皇帝一次竹杠,讨下更多的田产作为封赏。

未曾想这一举动却触到了皇帝的逆鳞,激化了朱元璋与淮西勋贵集团的矛盾,老相国甚至痛骂朱元璋为“独夫”,与朱家皇族彻底决裂,最终导致终极打击提前。

是什么给了李善长与皇上“对骂”的勇气?又是什么让老相国飘飘然到这种程度?今天这一期,我们就来扒一扒李善长的那些事。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今安徽省定远县,与朱元璋是老乡。然而与明太祖种地的穷苦出身不同,李善长从小就喜爱读书。《明史》给出的评价是“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也就是有文化、有才学,很多事情能被他提前预料到。

当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攻陷滁州时,已经在地方颇具声望的李善长前往迎接拜见。朱元璋比李善长小了十四岁,所以从两人相识的第一天起,就对李善长以礼相待,并将他留在自己左右,掌管文事,从此李善长成为朱元璋身边重要的谋臣。

作为文人,李善长并不带兵征战沙场,主要是在后方出谋划策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因为将内政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因此很得朱元璋信任。每当朱元璋麾下的将领有了矛盾,也都是他从中斡旋调解,所以诸将领对他都很信服。

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久而久之,一班将领养成了“每逢大事问相国”的习惯,在剧中我们也常常看到在京的公侯们一有大事总会聚集到韩国公府请李善长拿主意。

此外,他对朱元璋也始终十分忠诚。有一次红巾军领袖、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将养女马秀英嫁给了朱元璋)听信谗言,认为朱元璋有意造反,不仅要剥夺女婿的兵权、还想将李善长调到自己的身边。对此,李善长坚决谢绝,朱元璋因为此事对他也愈发信任。

难能可贵的是,李善长虽是文官,但在危急时刻也能独当一面,开疆拓土做不到,但是固守城池不在话下。《明史》记载,有一次朱元璋率主力进攻鸡笼山,仅在和阳留下很少的士兵,并将守城任务交给了李善长。援军知晓后,前来进攻,李善长临危不乱,巧妙用机将元兵击退,朱元璋得知后,对他的能力更加认可。

此后,李善长在朱元璋身边也确实起到了“萧何”的作用,他运筹帷幄,为前线将士筹措兵饷、粮饷,一路辅佐朱元璋陆续剪除了陈友谅等割据势力。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自立为吴王,李善长被任命为右相国,他在任上提出专卖两淮之盐,制定、恢复了茶法与制钱法,还鼓励开矿冶铁,财源广开,财政收入日渐增长,有力支持了后续开展的军事行动,朱元璋每次率军出征,都让李善长留守。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以李善长兼太子少师,授为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参与军国大事,对于追封自己祖先及册立后妃、太子、诸王的事务,也是朱元璋定完调子后全部交由李善长负责具体实施。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决定对“创业班底”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其中功劳最大的封为公爵,他们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李善长是其中唯一的文臣,在六位国公中排在首位,还授他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铁券( 历史 证明铁券在朱元璋那里比废纸强不到哪里去),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