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学科类培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科技类培训:涉及信息技术、编程、创客、机器人、科普知识、科技启蒙等教学、指导、实验及其他科技类校外培训服务。
2、文化艺术类培训:涵盖美术与设计、音乐(含声乐、器乐)、舞蹈、表(导)演类(含戏剧影视、服装表演)、播音与主持、书法、演讲与口才、国学等文化艺术教学、指导、训练及其他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服务。
3、体育类培训:以传授体育技能、提升运动能力为目的的体育教学、指导、训练。
4、其他非学科类培训:如劳动与技术教育及其他综合实践活动等校外培训服务。
非学科类就是排除学科类科目的学科。
教育部办公厅29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指出,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另外还包括:
体育锻炼、文学艺术、科普、文体、国学、红色历史研学、艺术审美、劳动、阅读、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形体训练、仪态培训、地方戏曲、音乐表演、作曲基础、舞蹈学、舞蹈表演、舞蹈编导、播音与主持、视频编辑、戏剧影视文学创作训练。
学科类管理
根据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规定,在开展校外培训时,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
非学科类培训包括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体育培训机构的培训项目主要包括目前中小学校校内已开展的体育培训项目和即将在中小学校推广的体育培训项目。
文化艺术培训机构的培训项目包括音乐(声乐、器乐)、美术(含书法)、舞蹈和戏剧(含戏曲)等培训项目。
科技培训机构的培训项目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编程、机器人、人工智能、科普知识等培训项目。
其他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包括演讲与口才、主持、国学、思维训练、记忆力训练等培训项目。
规范治理对象
1、已在教育行政部门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考试、助学辅导类机构(含专修学院等高等非学历教育机构)。
2、面向中小学生的艺术、体育、科技、研学类机构。
3、招收3-6岁学龄前儿童的培训机构。
4、面向中小学生的国学类机构等。
重点规范已领取办学许可证的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
以上内容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地方非学科类
分为体育、文化艺术、科技、其他非学科四类。
其中,体育类包括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体操、舞龙舞狮、街舞等,其中游泳、潜水等项目属于高危体育项目,须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关于高危体育项目的管理要求执行。
文化艺术类则包括声乐、器乐、舞蹈类、美术类、戏曲戏剧等项目,例如歌剧、芭蕾舞、新媒体艺术、话剧等,音乐理论、音乐工程、音乐启蒙等作为配套课程,不单列。
科技类包括计算机与信息类、科普类、其他科技类等项目,例如乐高大颗粒等拼搭、STEM等综合科学培训、人工智能(AI)等。
其他非学科类主要包括综合实践类项目,例如魔方、视觉听觉感觉训练、注意力训练、小记者、相关社会职业体验等等。本目录清单在广东省全省范围内适用(含线上、线下非学科类培训),主要从行政管理角度出发制订,便利行政主管部门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实施审批和监管。各地市、县(区)可直接适用省级目录清单,也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目录清单。
广东省教育厅提醒,本目录清单的项目直接认定为非学科类培训项目,不需要进行学科和非学科鉴定。未列入本目录清单的交叉学科项目(如珠心算、国学、传统人文素养、语言艺术、逻辑思维/科学思维训练等),各地应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制定的广东省中小学校外培训项目学科和非学科类别鉴定工作指引,使用“综合鉴定法”或“专家组鉴定法”进行鉴定。对于鉴定为非学科类项目的,依法审批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