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的录取分数线:
1、厦门大学2022录取分数线(在本省):
(1)厦门大学2022年在福建省(普通类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分别为:物理类623分、历史类608分;
(2)厦门大学2022年在福建省(面向厦门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分别为:物理类623分、历史类606分;
(3)厦门大学2022年在福建省(面向漳州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分别为:物理类620分、历史类605分;
(4)厦门大学2022年在福建省(医学类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为:物理类611分;
(5)厦门大学2022年在福建省(马来西亚分校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为:历史类576分。
2、厦门大学2022录取分数线(在外省市):
(1)在上海市(普通类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为:综合类569分;
(2)在浙江省(普通类平行录取一段)最低录取分数为:综合类651分;
(3)在浙江省(马来西亚分校平行录取一段)最低录取分数为:综合类611分;
(4)在青海省(普通类本科一段)最低录取分数分别为:理科525分、文科543分;
(5)在青海省(普通类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507分。
法律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是指高校通过国家教育考试或者国家认可的入学方式选拔录取本科、专科学生的活动。
高校、高级中等学校、招生****、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及其招生工作人员、考生等,在高校招生工作过程中,违反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高等教育招生管理规定的行为认定及处理,适用本办法。
厦门大学拟录取名单如下:
1.**管理学院? 第一:刘美含 第二:郭纪 第三:刘玥。
2.法学院? 第一:康乃心 第二:李媛心 第三:汤鸿宇。
3.教育学? 第一:张馨予 第二:于新茹 第三:万丽。
4.文学院? 第一:张芷蒙 第二:时浩卿 第三:王雪婷。
5.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第一:徐佳宁 第二:陈程 第三:李筱颖。
6.化学化工学院? 第一:王子康 第二:孙晓桐 第三:于敖。
7.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潘纪龙 第二:王优越 第三:庄儒宇。
8.美术学院? 第一:刘淼 第二:张宇航 第三:郭美思。
9.音乐学院? 第一:郎灿 第二:金慧敏 第三:兰净。
10.外国语学院? 第一:贾云凤 第二:邢新月 第三:王庆煜。
11.数学学院? 第一:王爽 第二:刘欣怡 第三:周小童。
12.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 第一:裴戚 第二:李佳欣 第三:徐安迪。
13.体育学院? 第一:宋一凡 第二:闫晗 第三:马玉。
14.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一:苑金陈 第二:丁璞北 第三:王诗姣。
15.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 第一:杨媛媛 第二:郭常楠 第三:朱袆婧。
16.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第一:佘禄平 第二:李嘉杰 第三:厉昌凤。
17.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第一:苗贺鹃 第二:赵贻婷 第三:徐彭睿。
18.地理科学学院? 第一:卢冠宇 第二:张伟睿 第三:罗欣鹏。
19.心理学院? 第一:朴素莹 第二:马超 第三:阎琳琳。
20.国际商学院? 第一:侯莹莹 第二:郭璐 第三:周芙冉。
21.影视艺术学院? 第一:侯睿洁 第二:郭成 第三:苏哲。
22.国际教育学院? 第一:韩金洋 第二:张可佳 第三:吕越同。
2021年厦门大学分数线:
云南:文科652分,理科634分
安徽:文科645分,理科642分
北京:综合640分
重庆:历史类637分,物理类651分
福建:历史类609分,物理类624分
广东:历史类621分,物理类641分
广西:文科630分,理科619分
贵州:文科654分,理科593分
湖北:历史类632分,物理类635分
河北:历史类627分,物理类632分
湖南:历史类619分,物理类631分
海南:综合747分
河南:文科644分,理科649分
江苏:历史类613分,物理类612分
江西:文科635分,理科630分
辽宁:历史类641分,物理类646分
内蒙古:文科609分,理科604分
宁夏:文科610分,理科559分
青海:文科573分,理科508分
四川:文科622分,理科643分
山东:综合627分
陕西:文科628分,理科614分
新疆:文科593分,理科584分
浙江:综合649分
录取办法:
1、取得我校高校专项计划入选资格的考生,本着自愿的原则,须按照考生所在省份省级招生部门统一安排和要求填报高校专项计划志愿,且专业服从调剂。
未按照要求填报高校专项计划志愿的考生,在本一批等其它和高校专项计划无关的批次和类别录取时不再享有我校高校专项计划资格。
2、我校在有关省级招生部门投档给我校,具有我校高校专项计划入选资格的合格考生中,根据我校公布的各省高校专项计划的专业计划及考生投档分、专业志愿等,按照考生高考投档分数(含政策性加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并安排学习专业。
但考生高考投档分数(含政策性加分)不得低于生源所在省份本一批分数线。凡已合并录取批次及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考生高考投档分数(含政策性加分)不得低于生源所在省份划定的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
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考生须选择与本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相匹配的专业报考。
3、通过高校专项计划录取的学生,入学以后原则上不得转专业,如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转专业的,仅限定在与原录取专业相关相近专业内,根据厦门大学转专业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厦门大学
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根据《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经批准我校2020年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厦门大学强基计划”),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在数学类、物理学、化学类、生物科学、历史学、哲学等专业领域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性加分,下同)高出所在省(区、市)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按单独划定的相应分数线执行,下同),理科考生高出60分及以上、文科考生高出40分及以上、高考改革省份高出40分及以上(高考总分非750分的省份按总分750分折算并四舍五入计算)。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
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任一竞赛中获得国家一、二等奖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且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招生专业及计划
聚焦国家关键领域以及人才紧缺领域,突出基础学科支撑引领,结合学校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以及学校优势学科,在数学类、物理学、化学类、生物科学、历史学、哲学等6个专业进行招生。具体招生专业情况及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选考科目要求详见附件。
我校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总规模120人,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详见报名系统。
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
(一)报名时间和办法
5月10日至30日,考生登录强基计划报名平台(网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384),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考生按所在省份我校投放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进行填报(填报专业有先后顺序),每位考生最多可报考我校6个专业志愿,不设置专业调剂。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
对于非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理工类专业(数学类、物理学、化学类、生物科学)只招科类为理科的考生。文史类专业(历史学、哲学)可招收科类为文科或理科的考生。
对于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考生选考科目符合有关专业2020年选考科目要求即可报考。
(二)报名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三)入围学校考核办法
1.7月26日前,确定入围我校考核的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
2.对于达到我校第一类报考条件的考生,依据高考成绩,以我校在相关省份强基计划分专业招生计划数的3倍,按照专业优先的原则确定入围考生名单以及考核专业,各专业志愿之间不设分数级差。
考生高考成绩相同时,非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按以下顺序进行排序比较:理科按高考数学成绩、高考英语成绩排序比较;文科按高考语文成绩、高考英语成绩排序比较。对于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按以下顺序进行排序比较:第1位序,比较高考语文成绩加高考数学成绩两门合计成绩高低,高者优先;第2位序,比较高考语文成绩和高考数学成绩中最高分科目成绩的高低,高者优先;第3位序,比较高考外语成绩高低,高者优先;第4位序,比较选考科目中最高单科成绩高低,高者优先;第5位序,比较选考科目中次高科成绩高低,高者优先。
对于达到我校第二类报考条件的考生,入围考核专业为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
(四)学校考核
7月28日至29日举行学校考核(含学科专业考核和体育测试)。
1.学科专业考核:学科专业考核含笔试和面试。考试内容为学科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面试将依据考生的现场考核表现并结合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进行综合评定成绩。
2.体育测试:体育测试内容含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引体向上(男)、一分钟仰卧起坐(女)。体育测试得分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中对应项目高三年级组标准为准。对于笔试和面试成绩相同者,体测成绩较高者优先考虑,但未按我校要求参加体育测试者,其参加笔试和面试成绩视为无效。
3.考核成绩折算办法:笔试、面试成绩满分均为100分。笔试、面试成绩占学校综合考核成绩权重均为50%。
(五)录取办法
1.综合成绩折算办法:考生综合成绩=高考成绩/高考总分×100×85%+学校综合考核成绩/学校综合考核总分×100×15%。
2.确定录取名单
对于第一类考生,根据考生所在省份强基计划分专业招生计划,在各专业入围我校考核且考核合格的考生中,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专业录取。
考生综合成绩相同时,对于非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按以下顺序进行比较:理科按学校考核成绩、高考数学成绩、高考英语成绩排序比较;文科按学校考核成绩、高考语文成绩、高考英语成绩排序比较。对于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优先比较考生学校考核成绩,对于学校考核成绩和高考成绩均相同时按以下顺序进行比较:第1位序,比较高考语文成绩加高考数学成绩两门合计成绩高低,高者优先;第2位序,比较高考语文成绩和高考数学成绩中最高分科目成绩的高低,高者优先;第3位序,比较外语高考成绩高低,高者优先;第4位序,比较选考科目中最高单科成绩高低,高者优先;第5位序,比较选考科目中次高科成绩高低,高者优先。
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的,我校追加计划予以录取。
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按招生计划审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并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
我校于8月5日前公布录取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培养方案
学校配备一流的师资、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追求卓越、志存高远、学术基础扎实、科研创新能力突出的拔尖创新人才。
(一)德才兼顾的学生选拔机制
坚持“德才兼顾、严进严出”的原则,建立“两条路径、多次选拔、动态进出”的选拔机制,从高考生、在校优秀学生中选拔人才。加强过程管理,完善阶段性评价机制,根据不同学科、年级特点制定评价标准,多维度综合考查,实现学生动态进出,适时分流不适应强基计划学习的学生。
(二)协同育人的全程导师制度
注重**引领,汇聚热爱教育、造诣深厚、德才兼备的专家学者主持计划实施,担任导师,为学生授课、指导科创项目、开设讲座等。建立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协同育人机制,打造师生学习、文化、生活共同体,促进文理渗透、知识融合、思想碰撞。
(三)因材施教的育人模式
支持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自主安排学习进程,支持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内容,获得毕业所要求的学分的学生提前一年毕业。建立本硕博衔接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提升课程挑战度,实施小班化教学,促进专通结合、交叉融合。建立循序渐进的科研训练体系,推进优质科研教学资源向本科生开放,鼓励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鼓励学生参加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会议等境外学术交流活动。
(四)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
实施灵活的课程替代、免修、免听、缓修、学分认定等制度,在境外交流、奖学金、推免等方面予以适当优先考虑。鼓励学生本科毕业后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学生在本科期间修完规定学分要求的课程、学业成绩达到规定要求,并通过毕业资格审核等,可获得荣誉学员证书。
其他说明
(一)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将考生电子化的综合素质档案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各省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本地各中学报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后,统一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
(二)对于综合素质档案造假或在我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今年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省级招生****或教育行政部门,由有关省级招生****依照相关规定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暂停1-3年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处理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学位证。中学应对所出具的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
(三)强基计划录取考生入学后原则上不转专业,本科阶段转专业范围原则上限于我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之内。
(四)选拔测试期间,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入围高校考核的家庭经济困难考生可向我校提出申请,我校可酌情提供保障性路费和住宿补贴。
(五)学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等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营利性培训活动。
(六)学校考核工作方案可能将视本地疫情防控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届时会再进行通知。
监督保障机制
(一)我校强基计划招生改革试点招生工作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学校招生考试部门统一组织和实施。我校在实施本简章的过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开、选拔方法公平、录取标准公示。
(二)我校严格选拔工作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的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参加考核工作,严明工作纪律,加强业务培训,确保公平公正。
(三)我校将对考核过程全程录音录像,专家评委和考生面试顺序由“双随机”抽签的方式确定。
(四)我校对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
(五)我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接受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
咨询方式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
邮政编码:361005
厦门大学招生办公室****:
网址:http://zs.xmu.edu.cn
电子邮箱:zs@xmu.edu.cn
电话:0592-2188888
传真:0592-2180256
厦门大学考试中心****:
网址:http://kszx.xmu.edu.cn
电子邮箱:kszx@xmu.edu.cn
电话:0592-2184166
传真:0592-2184117
对我校强基计划招生考试录取工作有异议,可向我校纪委(监察处)申诉,联系电话:0592-2180299。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gaokao.chsi.com.cn
本简章由厦门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
厦门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及选考科目要求
截止2023年5月23日,这个学校最低525分录取,具体如下:
1、根据高三网的信息,2022年厦门大学录取分数线最低的省份是青海省,理科科目的本科一段批次,分数是525分。
2、2022年厦门大学录取分数线最高的省份是海南省,06专业组,分数是738分。
3、2022年厦门大学在福建物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19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4478。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